自BIM理念被明確寫入建筑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來,這項繼
cad之后被譽為建筑業發展史上“二次革命”的又一顛覆性理念正式吹響了沖鋒的號角。
為了促進BIM更加健康有序的應用發展,2012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啟動了一系列BIM國家標準的編制工作,分別是《建筑工程
設計信息
模型交付標準》、《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建筑工程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和《建筑工程信息模型存儲標準》。其中,中國建筑(601668,股吧)標準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標準院”)承擔《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交付標準》和《建筑工程設計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兩項標準編制工作。
標準院BIM建筑設計研究中心主任魏來表示,經歷了多年的概念宣講與摸索實踐,BIM在國內已經呈現了風生水起的發展勢頭,但諸多BIM研究機構都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相互之間難以兼容且無法協同,這是掣肘BIM健康發展的最大瓶頸。BIM國家標準的制定將成為規范行業發展的準繩,有效化解這一瓶頸,從而促進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實現無縫對接與協同應用。由此,這場由BIM引爆的建筑業二次革命才能進行到底,才能爆發出其應有的巨大能量。
全生命周期綻放BIM價值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這個名詞提出至今約有11年的歷史,這是IT技術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對建筑行業的再一次革命性貢獻,初次貢獻是CAD技術取代傳統圖板。對于這兩場革命的不同,魏來表示:“CAD只是工具上的轉變,而BIM則是思路上的轉變,其所貢獻的價值是貫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遠比上一次變革更大?!?br />
全生命周期指的是從建筑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再到設計、
施工、運維等,在某一工程項目啟動前,建筑工程所有的參與方都有各自關心的問題需要解決。比如甲方最關心的是投資問題,即投資是否安全,收益能達到多少;設計方則著重考慮是否能拿出一個安全可靠、又美觀而富有個性化的設計方案;施工方則重點關注能否在這個項目建造之前就能擁有一個全局化科學性的掌控、預判,優先實現系統化的統籌管理;對于運維方來說,他們最大的需求是能否準確地知道其所運營的這些設備或建筑的整體運營情況,能否以科學的方法來管理它們……
由此,基于每一環節上的每一個單位需求,整個建筑工程行業就希望提前能有一個虛擬現實作為參考。BIM恰恰就是實現虛擬現實的一個絕佳手段,它利用數字建模軟件,把真實的建筑信息參數化、數字化以后形成一個模型,以此為平臺,從
設計師、工程師到施工、再到運維管理單位,都可以在整個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進行信息的對接和共享,使建筑行業原本相對分離的各行業,能夠在同一平臺上實現協同工作效應。BIM的兩大突出特點也可以為所有項目參與方提供直觀了然的需求效果呈現:一是三維可視化;二是建筑載體與其背后所蘊含的信息高度結合。 通過BIM實現的虛擬現實,甲方就可以事先預知工程成型后是什么樣,工程量是多少,預算是多少,而且這個預算會比以前準確很多;對于設計方來講,可以利用其三維可視化的特點,直接生成三維實體,并進行信息的錄入和處理;對于施工方來講,基于BIM的虛擬現實,可對各種建筑信息進行更準確、方便的管理,在提高生產效率節約成本縮短工期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運維也是如此。
由此也可以看出,要想實現BIM的價值最大化,就必須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進行統一協同的實踐應用。魏來指出,雖然目前國內BIM應用正呈現風生水起的趨勢,但BIM要想實現在全產業鏈內的協同應用還面臨著一些障礙。如建筑行業各類人群的知識層次不一樣,對BIM的掌握水平參差不齊;國內眾多機構對BIM各自為戰,相互之間互不兼容形成信息孤島,而難以協同應用;此外還有法律、知識產權、經濟上的問題等等。
因此,要想實現BIM在國內的健康有序發展,就需要在整個建筑行業內率先建立BIM標準規范體系,并為其賦予相應的法律效力,指導建筑從業人員嚴格按照標準規范來執行,從而實現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統一協同應用。
<p>